1Y2Y网页游戏 | 看新闻 | 找游戏 | 领礼包 | 开服表 | 开测表 |

主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八卦 >

分享到:

为阻止儿子沉迷游戏 一进游戏就被老爸灭掉

来源:厂商投稿作者:1Y2Y-小茜发布时间:2013-04-26点击:

[导读:] 儿子迷网游,爸爸组战队去砍 网络游戏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成为校园里许多男生必谈的话题了。而与此同时,家长们也越来越担心孩子会因此上瘾而耽误学业,因此也是处处想招监管。记者近日也发现一位网友毒药在网上说起自己遇到的怪事。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网

 儿子迷网游,爸爸组战队去"砍"

  网络游戏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成为校园里许多男生必谈的话题了。而与此同时,家长们也越来越担心孩子会因此上瘾而耽误学业,因此也是处处想招“监管”。记者近日也发现一位网友“毒药”在网上说起自己遇到的“怪事”。“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网游一上线就有一伙人过来,二话不说将我‘砍死’,然后把装备抢光,就跟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他说。后来通过一个网友,“毒药”才辗转打听道,原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爸爸策划的。“之前为我玩网游的事,我们吵过很多次,他什么招都用了,拔网线、设电脑密码,我现在初三了,这些根本就没用。”他说,“没想到后来他想到这么一狠招,直接找了一伙专业玩家的战队盯着我,只要我一上线就被砍死,还得把装备抢光。”不过,“毒药”也说,这点小困难肯定也不会轻易让老爸得手,肯定还会“反击”。

  “织围脖”,已经成为时下校园里的最新流行词,不少学生在下课后都会忙着上微博,通常校园里的最新消息,都会迅速在微博上传开,因此不少学生都已经成为了小小的“微博控”。“我们家孩子就是,每天回到家就知道抱着手机,我刚开始以为是玩游戏,后来她还拿着手机在我眼前亮亮,我才知道玩微博这事。”24日中午,家住市北区的徐女士跟记者说,她的孩子现在正读初二,因此对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也非常紧张,让她苦恼的是,她根本不知道孩子玩到什么程度。“后来还是我同事建议我,可以自己注册一个账号,然后关注她,正好可以知道她每天都在想什么。”徐女士说。关注了女儿之后,她不光知道了每天女儿都在忙些什么,也能从女儿多久玩一次微博上看女儿是否有认真上课。但是没多久,她就发现自己直接被女儿的微博账号“移除粉丝”。“我关注她也没跟她说,都不知道她是怎么知道的。”徐女士有些郁闷,“后来再问她,她就说我是在‘监视’她。”

  微博、微信、QQ,还有各种网游……在数字化时代,层出不穷的网络社交工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前段时间,童星林妙可的母亲因林妙可在微博上受到侮辱性评论而向运营商投诉,引发网络口水战。对于还是未成年人的学生来说,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对于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来说,面对这样一个难以“监管”的社交网络,他们又该怎样面对?从4月24日开始,记者先后采访了学生、老师以及相关的心理专家,了解他们的看法。

  ◎副作用

  网络社交工具过于开放

  随着手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交工具也是层出不穷,微博、微信、人人网、QQ ,对于家长来说,要追上孩子的“潮流”,实在是越来越有难度。而与此同时,姑且不说面对网游有的孩子自控力不强而“成瘾”的问题,越来越多这种成人的网络社交世界对着孩子开放,他们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市民刘先生在采访中,就拿着手机跟记者说,“你看打开这手机上的移动应用,里面推荐的都是些什么,你看什么成人精品图文、偷别人的老公成瘾,这些孩子点开手机就能看见,你说哪个家长能放心?”

  近段时间以来,微信的“摇一摇”也是频频见诸报端的手机应用,只是简单地摇摇手机,就可以跟自己附近同时摇手机的“有缘人”加为好友聊天,因为这种开放性,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渠道变得更多。记者了解到,2012年年底在青岛,就有一位年轻女孩在微信上“摇”到了体贴男友,结果见面之后被拘禁的情况。“孩子的辨别力和自控能力毕竟有限,他们通常也经常是这种陷阱的主要目标。”岛城一位心理专家告诉记者。

  而实际上,这种网络社交工具带来的副作用还不止安全性,如果控制不好有时候他们的学业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孩子里‘微博控’‘微信控’多了,有时候上课的时候都在发。老师偶尔能看到一次,但是要想完全禁绝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以前也看过国外的一个调查,说如果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实际上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岛城一所初中的初三老师有些担忧地跟记者说,“这样孩子上课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上课的效率自然也就不高。”

  针对孩子过度玩电脑、玩手机的问题,学校和家长也都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避免孩子过度沉迷。记者从青岛市15中就了解到,为了尽量减少学生玩手机,“我们每个班都制定了班规,最后通过由班里的同学集体通过,所以比如有的班里规定如果发现同学在班里玩手机,被发现之后就得暂时上缴,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才能归还,这样学生自己也能自己遵守。”学校就规定在教学区内严禁出现手机。学校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即便这样,还是会有“漏网之鱼”,想要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减少学生玩的机会了。”

  ◎讨论接触新事物VS保持距离

  在微博上,童星林妙可因为发微博结果有网友进行了侮辱性评论之后,她的妈妈也提出在微博社区里“应该根除这种有害性的言论”,这也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的网友说,根源上应该怪家长,不应该太早地将孩子推向这种成人的世界中来。“网络本来就是十分开放,没有管束,过早地让孩子接触,这种伤害要想避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这个问题,青岛市东胜路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刘杨认为,在现在社会,要想让孩子完全与这些隔离是不可能的,各类媒介都会时不时地给孩子传递这种信息。与其一味地封堵,不如家长合理地引导。“这类问题我自己也经常遇到,你比如说很多学生都加了我的QQ,有时候看他们的QQ签名,一个刚刚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她的QQ签名就是关于‘感情’的,我觉得这不能怪孩子,我们整个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各种媒介都有可能让孩子接触到这些信息。”刘杨老师跟记者说,“而且这些工具是孩子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觉得还是应该以引导为主。”

  而实际上,对于这个话题,孩子也有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家长和老师完全都是“过度紧张”。“这些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的交流工具,家长们不能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接触过就不能让我们玩。”问起这个,今年读高一的张诺口出惊人。她现在手机里都装着微信和微博,还有各种有意思的手机应用。“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东西,不光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外界的信息,也方便我们同学之间交流,而且要是有的家长不让玩,那就跟其他同学聊不到一块,这样也很容易就被孤立。”

  而青岛市第九中学的心理老师纪老师也认为,对于这些家长不能单纯采取封堵的方式,还是应该以疏导为主。“比如可以跟孩子签个‘协议’,每天能玩多长时间,一个或者半个小时,时间一到就必须立刻停止,也建议家长尽量创造条件在家里玩,这样还方便家长进行监督。”而对于孩子玩微博、微信,心理专家也表示,家长可以自己注册,关注他们或者加为好友,去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这样也为和他们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一种新的方式。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more

网页游戏开测表more

序号游戏名称上线时间